

Quant实习几个月,除了复现的研报以外,为了找思路看过的研报加起来也有几百篇了,今天聊一聊一些卖方研报的特点,和一些可能存在的坑,欢迎大家交流讨论指点^ ^
卖方金工组的收益来源毕竟不是依靠研报,所以能拿到的研报质量参差不齐。这就意味着里面因子质量方差极大。同时,不同卖方金工组研报有迥异的风格,彼此间思路也有差别。所以如何挑选好研报很关键。
1️⃣不同卖方组都有不同的回测方法,很多研报为了回测结果更好会有一些小tricks,包括但不限于只展示多空曲线,无视交易费率,在风格不明显的选股池回测。虽然这些都不是大问题,但我的感受是愿意加上交易费率,展示多头组年化,同时使用一些常见池子的研报起码是实诚的,多半本身因子效果也还不错。
2️⃣很多21,20年甚至更早的研报的回测结果是要大打折扣的,毕竟时间越近,获得excess return就越难,例如24年底很多因子的回撤。而且一个因子使用的人越多拥挤度肯定也越高。当然本人也不是没有遇见过一些很古早,但依旧能在现在有不错超额的研报,比较少而已。
3️⃣不同组有不同的风格,而且这个风格基本上是一以贯之的。比如有些金工组喜欢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羊群效应,锚定效应等等,有些金工组喜欢用数统的方法,比如很爱用Stochastic process和GBM,我的感受是起码在中低频的部分上有些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表现还不错,无非是代理变量有好坏。但是爱用数统的免不了拟合到小盘股上去,控完size表现又不好。
4️⃣有些用另类数据的研报反而效果不错,充分体现了数据的重要性
5️⃣大部分研报的因子只能说过得去,想要真正能用还是得改改。但要有Good idea还是得多看,无论是论文还是研报,看得多了融会贯通可能自然就有想法浮现。不过关于怎么改因子我也有一些小思路,欢迎移步前几篇。
看了那么多不同家的系列研报,很明显能感觉到有几家研报里的因子还是高质量的,但有些就很敷衍了。下一期打算分享一下我对各家研报的看法^ ^
#量化 #量化实习 #quant #金融实习 #我的实习生活 #量化交易 #cuhksz
卖方金工组的收益来源毕竟不是依靠研报,所以能拿到的研报质量参差不齐。这就意味着里面因子质量方差极大。同时,不同卖方金工组研报有迥异的风格,彼此间思路也有差别。所以如何挑选好研报很关键。
1️⃣不同卖方组都有不同的回测方法,很多研报为了回测结果更好会有一些小tricks,包括但不限于只展示多空曲线,无视交易费率,在风格不明显的选股池回测。虽然这些都不是大问题,但我的感受是愿意加上交易费率,展示多头组年化,同时使用一些常见池子的研报起码是实诚的,多半本身因子效果也还不错。
2️⃣很多21,20年甚至更早的研报的回测结果是要大打折扣的,毕竟时间越近,获得excess return就越难,例如24年底很多因子的回撤。而且一个因子使用的人越多拥挤度肯定也越高。当然本人也不是没有遇见过一些很古早,但依旧能在现在有不错超额的研报,比较少而已。
3️⃣不同组有不同的风格,而且这个风格基本上是一以贯之的。比如有些金工组喜欢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羊群效应,锚定效应等等,有些金工组喜欢用数统的方法,比如很爱用Stochastic process和GBM,我的感受是起码在中低频的部分上有些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表现还不错,无非是代理变量有好坏。但是爱用数统的免不了拟合到小盘股上去,控完size表现又不好。
4️⃣有些用另类数据的研报反而效果不错,充分体现了数据的重要性
5️⃣大部分研报的因子只能说过得去,想要真正能用还是得改改。但要有Good idea还是得多看,无论是论文还是研报,看得多了融会贯通可能自然就有想法浮现。不过关于怎么改因子我也有一些小思路,欢迎移步前几篇。
看了那么多不同家的系列研报,很明显能感觉到有几家研报里的因子还是高质量的,但有些就很敷衍了。下一期打算分享一下我对各家研报的看法^ ^
#量化 #量化实习 #quant #金融实习 #我的实习生活 #量化交易 #cuhk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