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刷到高盛对泡泡玛特的一篇研报,强烈建议对quant方向感兴趣的留学生都看看。不仅行业新、视角准,最重要的是里面藏了很多建模的实战思路,值得一读;
✅这篇报告看上去是在讲监管和盲盒行业的关系,但它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把财务建模、用户行为分析、policy expectations这些平时面试常考的东西都揉在一起讲透了。
比如在第6-7页,高盛直接搭了一个多场景财务模型:假设盲盒因监管销量下降5%、10%、15%,测算对收入、毛利、利润率、估值倍数的连锁影响。
📍整个框架清晰得不像研报,更像建模教学手册。很多投行面试里的“what-if”类问题,在这份材料里都有现成的逻辑参考。
✅而且它不是只停留在数字层面,还结合了用户群变化(比如成人用户增加)、STEM教育类玩具的热度上升、Google Trends 的海外热度,以及代言人变更等“非结构化因素”,去分析海外市场能不能跑出 alpha。这种思路在量化里的情绪因子建模、TMT方向的fund stock selection策略中,真的太常用了。
📍最推荐的是,你能从这篇研报里学到:怎么把一个行业问题结构化成一个投资模型,这个能力无论是申IBD还是quant fund都用得上。
甚至你练习时可以直接拿它的逻辑,做一个regulation scenario的Excel建模小作业,简历上立马加一笔。
👉完整版英文PDF我已经整理好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戳我【PG】都会share~
#量化 #quant #Quant #quant实习 #trading #Trading #高盛 #高盛研报 #投行 #估值建模
✅这篇报告看上去是在讲监管和盲盒行业的关系,但它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把财务建模、用户行为分析、policy expectations这些平时面试常考的东西都揉在一起讲透了。
比如在第6-7页,高盛直接搭了一个多场景财务模型:假设盲盒因监管销量下降5%、10%、15%,测算对收入、毛利、利润率、估值倍数的连锁影响。
📍整个框架清晰得不像研报,更像建模教学手册。很多投行面试里的“what-if”类问题,在这份材料里都有现成的逻辑参考。
✅而且它不是只停留在数字层面,还结合了用户群变化(比如成人用户增加)、STEM教育类玩具的热度上升、Google Trends 的海外热度,以及代言人变更等“非结构化因素”,去分析海外市场能不能跑出 alpha。这种思路在量化里的情绪因子建模、TMT方向的fund stock selection策略中,真的太常用了。
📍最推荐的是,你能从这篇研报里学到:怎么把一个行业问题结构化成一个投资模型,这个能力无论是申IBD还是quant fund都用得上。
甚至你练习时可以直接拿它的逻辑,做一个regulation scenario的Excel建模小作业,简历上立马加一笔。
👉完整版英文PDF我已经整理好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戳我【PG】都会share~
#量化 #quant #Quant #quant实习 #trading #Trading #高盛 #高盛研报 #投行 #估值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