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讨论一下今天的辩题:全女模式的兴起无助/有助改善女性处境\n \n赛前对这个辩题其实非常期待,不仅是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天然关注,更有出于阶段和收益论证的期待,但是貌似双方都没有在这一层面达成过共识\n \n完全支持正方从宏观层面去论证女性要“上桌吃饭”,虽然这种观点很可能滑向另一种慕强和精英主义的极端,但是至少是在普遍意义上更易于鼓舞女性的道路。\n \n虽然最后正方3:0取胜,我也非常非常喜欢庞詹,但是我十分为反方可惜,因为我实在是觉得反方有太多太多精彩的观点,只不过没有能够揪住对方的漏洞进行攻击。\n \n詹老师提到全女健身房等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和付费,庞老师论证开设全女健身房、分性别滑梯、全女车厢会加剧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以此来论证似乎全女模式的弊端大于利好。\n \n我的疑问颇多:\n首先,评价一个社会政策or商业行为的利弊能否只用简单的逻辑推演,是否只要不是完美的政策就没有采取的必要?这是否会因噎废食…\n \n其次,“全女健身房”代表的是一种可以被女性选择的过渡型舒适场所,而不是割韭菜式的新型标签。目前的商业模式下全女健身房存在略高于混合健身房价格的现象,也存在器械不够专业的情况,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利于改善女性处境。想去专业场域健身的女性面临的选择从原来单一的充满男凝的混合健身房到可以从二者间进行选择,这难道不是一种个体层面舒适度的改善吗?\n \n我觉得这种讨论忽视了商业社会消费者的自选择。反方有提出他们会用消费行为进行投票,其实已经提及这一观点,但是我觉得不够清楚的是:\n一方面作为消费者来说如果这能带给我更高的训练效率和更平和的心态,甚至如果能够存在37天月卡等形式就会让我更乐意健身,更有助于我的目标实现。而我所多付出的总价格其实获得了更大的收益,也就是说不谈收益的成本是没有必要的。\n另一方面,从健身房的角度来说,全女模式从开始就将男性排除出消费主体,那么其收入则只能靠女性贡献,因此其利润在同等条件下的确会天然减少(至少不会比混合健身房明显增加),更高的售价本身就具有合理性。此外,即使其价格不够合理,我们也不能忽视消费环节的信号传递功能啊。女性如果在全女健身房中获得了更差的体验也会用实际行动倒逼健身房提升和转型…\n \n话太多了,剩余见图片…\n#华语辩坛老友赛 #全女健身房 #女性主义 #詹青云 #庞颖 #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