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到奄奄一息时,到女友家的临江大平层吃酒,她打通了两间大平层,施施然穿了丝缎家居服,拎着两支香槟杯走来,家里空得像文化广场。
伊四十七,烹饪国画收藏恋爱骑马听摇滚乐做生意,每次见她,我都被这位中女的精力的台风尾扫到,鞭到腿疼。我近视,看不清她踩的毛拖鞋,以为足下两只粉色死鸟,但她两只十克拉火彩眼睛我看得一清二楚。我倒下,呜呼哀哉喊:你吃了什么唐僧肉。我要啄你阳气。
时代反了,中女之所以迷人,因为少年人反在她们身上看到青春。
我们是动不动漏电的一代。娇生惯养在经济上行周期,等到自立门户做事,时代狂风骤雨,我们这一代人,每天耽搁在修伞上,已花尽力气。世界行到中女位置,是多方纵合的结果:父权结构的末代女儿侥幸成了第一代well educated woman,又领略过消费主义许诺的睫毛膏掀翻五角大楼的魔咒,于是开始诅咒苍白的生活。于是我们道中女幸运,搭上女性红利时代的首班车。
然而不是。我们在中女身上看到青春,因为——青春是由愤怒构成的。
谁在愤怒,谁就在青春。
美国八十年代流行中女,是因为女人正在集体愤怒。在纽约客杂志刊登了一百多篇小说的祖师奶安比蒂,有篇小说,叫《换挡》:讲的就是一个在平淡婚姻里煎熬够久的女人,丈夫甚至扮好人要把在越战里失去双腿的朋友带来家里住。言下之意是好人牌匾他来拿,而女人同时兼做圣母和护工。而她的叔父过世,留给她一辆老破车。她拒绝了老公让她卖掉车的提议,偷偷雇了一个送报的小男孩教自己开车。
男孩问,“为什么你不让你的丈夫教你?”,女人微笑,他的问题让她记起他才十六岁。她刚才说的话绝不会在一个成年人那里引发另一个问题。成年人会点头,或道一声:“我了解。”
而女人也打算驾驶回自己的十六岁了,不和这个有病的世界同流合污,她要听这辆老破车恶龙咆哮。她要愤怒,中女时代的核心是她们认真端详过自己的痛苦,准备好了付出代价的女人,或者,早已付出代价。
而孱弱修伞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出门,就被瓢泼大雨刮倒,哭着寻找鲁班教程。
我们是不会愤怒的一代。
我想起那篇小说里,女人换挡有困难。男孩把手按在她的手上,用力往前推:恐怕你要对这辆车粗鲁一点。
而女朋友拍拍我的头,与我碰杯:“多去领略愤怒,战胜愤怒。This pain will be useful.不然,人为什么要常常看着黄浦江呢?
从她高楼俯瞰,黄浦江像一只倒了重雪梨威士忌的巴卡拉水晶杯。红铜色奔流,浦东浦西两岸沧桑成杯壁雕花。
浪沙淘洗,多少英雄拍下。而女人们,正要开始迟来的青春期。#女性成长 #girlstalk #随笔 #女性智慧#中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