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一个暴论,无论什么选题,只要过程完整、数据分析深入、结论合理、美工好看,最终都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n1️⃣选题方向:抓热点。关注社会新闻,微博、小红书、知乎、抖音这些平台的热点都可以参考,通过热点锚定方向。\n举例:这段时间西贝不是因为预制菜被群嘲了吗,就可以做一个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程度的调研。\n❗️大家可能会看见有的博主说避免撞热点,热点撞多了会造成评委审美疲劳。\n❗️❗️但我认为完全不用担心这个热点选题问题,评委不是一看你的选题就确定了你的得分的,会让评委觉得审美疲劳的不是选题而是你的内容。\n去年广东省和江苏省的正大杯省赛有争议的原因之一就是某一热点选题入围数量太多,这也从反面论证了评委选作品是看内容而非选题。\n举例:A、B和C都做的是预制菜选题,但是数据分析模型完全不一样,一个分析消费者满意度,一个分析消费原因,一个分析消费群体特点,各有侧重;E、F和G三个选题完全不一样,但是都用了结构方程模型、方差分析这几个相同的模型没有创新。如果你是评委,你会对哪一组感到审美疲劳呢?\n2️⃣小切口切入:\n❗️我不建议大家直接看国家政策确定主题,范围太大了不好掌握,评委也不会相信你学生团队在短短几个月的竞赛周期内能做完国家统计局专业团队做了几年的调研。\n可以根据第一点所说的热点和国家政策确定大致方向,然后通过大方向找小切口。怎样找小切口呢,我自己总结了三条经验:\n第一,换调研主体。还是以预制菜举例,可以做大学生对预制菜接受程度,也可以做老年人对预制菜接受程度,还可以做宝爸宝妈对预制菜接受程度;\n第二,换调研地点。在哪里学习就以哪个地方为调研地区,比如说广东省,再缩小范围到深圳市也可以。\n❗️这个调研区域范围大小不会影响评选结果的,评委看的更多的是调研深度而非广度。\n第三,换调研对象。依旧以预制菜举例,预制菜有很多种类型,就以其中某一个小分类为例子即可,即食型预制菜调研,即热型预制菜调研,即烹型预制菜调研,即烹型预制菜调研都可以。\n根据上面的三个找小切口的点,现在我们要做预制菜的调研,那么我取的小标题就是“关于江苏省南京市大学生对预制菜接受程度的调研”,在调研报告中,我可能就会写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对不同预制菜的接受程度并分析其原因。这样我的切口很小,调研深度也有了,调研内容也比较好组织。\n内容写不完了,刚刚试着敲了第三点,发现超字数了,点个关注之后更新下一篇选题误区,以及今年的选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