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科技AMA\n高盛最近发布的《Powering the AI Era》报告,他指出,AI不是单纯的代码革命,而是一场基础设施革命,堪比当年的铁路和电气化。它把一个残酷现实摆在了所有人面前:AI革命的最大瓶颈,不是算法,不是数据,而是电力和资本。报告里有个数字很扎眼:一座250MW的AI数据中心,总成本高达120亿美元。其中,GPU这些硬件的成本,是物理建筑成本的3到4倍。钱都花在刀刃上了,但刀刃本身贵得离谱。更紧迫的问题是电。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激增160%。可我们用的还是平均年龄40岁的老旧电网。报告预测,到那时,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与供应缺口将达到10.4GW。短期看,天然气和风光能源都解决不了问题,核电是长期方案,但远水难解近渴。\n于是出现了新玩法。为了绕过电网瓶颈,“表后供电”兴起,企业自建微电网或直连电厂。但这又带来了污染和监管的新问题。\n资本投入是另一个维度。超大规模企业计划在2027年前投入1万亿美元用于AI。全球数据中心空置率仅3%,热门市场接近0%,供需严重失衡。传统的融资方式不够用了,VC、证券化(SASB)甚至主权基金都入场了。去年,Equinix就联合新加坡主权基金和加拿大养老金募了150亿美元,专门扩建美国的数据中心。\n一些反常识的细节也很有意思。一次ChatGPT查询的耗电量,约是一次Google搜索的10倍。AI服务器机架的功率密度飙升,是5年前云服务器的50倍,逼得液冷成了标配。电网大规模升级,还让铜成了战略资源,到2030年,电网建设将贡献全球铜需求增长的60%。\n报告最后提到,数据中心选址已成地缘政治工具。在电力供应方面,报告指出中国具备优势。\n#科技前沿与未来 #电力 #人工智能就业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