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只是努力型”到底隐瞒了什么?

wang wang 发表于2025-08-12 22:22:06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她只是努力型”到底隐瞒了什么?

“她只是努力型”到底隐瞒了什么?

“这个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努力学”——这句话,似乎极少出现在我的学生时代里老师对女生的评价中。\n \n聪明,似乎天然属于男孩;而女孩若有成绩,多半被解释为“用功”“乖巧”“自律”。聪明成了一种被性别限定的品质,属于那些调皮、懒散但被宽容的男生,而不属于那些沉默、勤奋却不被赞扬的女生。\n \n在学校这个微型社会中,性别偏见往往以“中性”的面孔出现。布尔迪厄在《男性统治》中指出,象征性权力最大的欺骗性在于它伪装成自然。\n \n正是在这种伪装中,女孩被教育要遵守规则、不惹事、不出错,于是即使成绩优异,也只能赢得“听话”“努力”的评价,而非“有天赋”“极具潜力”。这种话语的选择,不是偶然,而是社会结构对于性别角色的持续建构。\n \n当聪明成为男孩的默认特权,它就不再只是智力的标签,而是一种资本,一种被赋权的象征。女孩想要获得这份象征,只能通过加倍努力、压抑表达、回避失败,以证明自己“配得上”那句迟到的赞美。\n \n而正是这种需要“证明”的状态,暴露了评价体系的失衡——聪明本应是观察与思维的能力,不该附着性别的前提。\n \n长期以来,女性被构建成“应当通过努力来补足不足”的存在,在这个逻辑里,她们的优势从不被命名为天赋,而只能是勤奋的结果。于是,女孩即使答对了全卷,也往往说“我只是背得多”,而不是“我理解得快”。\n \n对女孩的“聪明”避而不谈,不只是语言的选择,更是权力的选择。当一种潜力被反复归因于勤奋,它就从天赋被降格为偶然。而这种降格,悄无声息地剥夺了女孩的信心、自我价值判断,乃至在未来更大世界里的话语权。\n \n结构性偏见不是偶发的,而是镜像在制度设计中。对女孩“聪明”的沉默评价,并非漏洞,而是机制在运作。它坚持用勤奋掩盖天资,用规训代替认可,在日常中将潜力降级为“刻苦”。\n \n真正深刻的伤害,不在表面赞美里,而在永远不给“聪明”以正名的那种低语里。\n \n#优秀的女性 #令你感动的女性力量 #发现我的女性力量 #女学生 #老师 #女性视角思考#上学日记 #上学日常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也是自由主义